外媒分析馬來西亞總統大選對東協十國造成的影響

馬來西亞 92歲前領袖馬哈迪拿下歷史性勝選,對許多期待改變貪腐政局的馬來西亞民眾來說,似乎迎來一陣希望曙光。

0
1016
分享文章

圖片來源:thediploma

馬來西亞總統大選一結束,各國媒體紛紛以變天來形容這次的選舉結果,自馬來西亞建國以來一直由「國陣」(Barisan Nasional)聯盟所執政,然而在本屆大選中,由多個反對黨所組的「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成功擊敗國民陣線,馬來西亞 92 歲前領袖馬哈迪拿下歷史性勝選,對許多期待改變貪腐政局的馬來西亞民眾來說,似乎迎來一陣希望曙光。

為睽一甲子的政黨輪替中斷了馬來西亞舊勢力政權的擴張,這次極具代表性的大選除了說明民眾對於過去政府作為的反感外,國內的族群融合也是這次勝選的一大主因,選舉期間,位於檳城喬治城的希望聯盟競選活動中,可以看到華人和馬來西亞人及印度人紛紛團結凝聚再一起,在其他地方,甚至有印度男孩舉起:「我愛馬來西亞,我們都是一個馬來西亞人」的標語,獲得許多支持。

而國際間也開始觀察,選舉後馬來西亞會有哪些改變?根據「外交官」雜誌的報導指出,他們認為馬來西亞為東協十國創始國家,將會影響東協十國未來動向,他們分析馬來西亞將在東協和東亞經濟研究所(ERIA)等國際組織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著重推廣東協的經濟、政治、安全和社會文化議題,對於人權態度的關注有望更開放。

分析中也指出,「國陣」政黨長期靠攏中國引起民眾強烈的批評,這次選舉可以發現,馬來西亞民眾追求中立、獨立的外交關係,前任政府過度依靠中國,提高了軍事戰略危機,新政府上任後,有望看到當局加深與美國之間的外交合作增加自身談判籌碼。

這次選舉為國家帶來改革新氣象,但國際投資人仍然在觀望這波變動,澳大利亞國民銀行 Christy Tan表示:「短期內,投資者可能會面臨艱難的過程,這場出乎意料的選舉替馬來西亞的未來增添更多變數。」在政治、外交及經濟上,身為東協領頭羊的馬來西亞該如何回應民眾的期待,未來一舉一動都還在觀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