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成紀錄片導演,以聲音、影像和詩作為理解東南亞的入口

透過文化部舉辦的展覽,閱覽人可以從中透過聲音、影像、畫面、詩了解東南亞新住民的來台的過往及現在。

0
998
分享文章

圖片來源:文化部

據內政部統計,目前在臺東南亞新住民人數約17萬人,然而新住民仍然背負著那些看不見的壓力和挫折,需要台灣社會更包容的理解,這次文化部的展覽「家庭備忘—記憶與遷徙之島: 東南亞新住民主題當代藝術展」,透過影片、影像等方式為台灣民眾帶來新住民深藏於原生家鄉與新故鄉間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展策展團隊表示這次以「家庭備忘」為核心概念,展覽內容包括「遷徙之島」(以裝置藝術詮釋新住民女性記憶中的感性風景)、「家庭備忘」(用影片記錄新住民與土地連結的個人生命故事)及「家鄉風景」(以紀錄片呈現新二代與母親家鄉、以及其生命中雙重文化扎根的狀態)三個子單元,所欲觸及的不僅是新住民在臺灣的家庭,也希望從她們的故鄉開始,作為彼此認識的起點。

策展人林怡秀指出,往回看近30年來的社會發展,人的跨國移動與全球經濟體結構改變有其因果關係。自1980年代,隨著臺灣進入全球資本結構體系,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新住民也逐漸出現,藉由「遷徙之島」、「家庭備忘」及「家鄉風景」三個子單元,由人的移動與遷徙延伸至個人生命故事,試圖讓新住民的原生家鄉與新故鄉,有彼此雙向理解的可能。

「遷徙之島」邀請長期以來以家與記憶為創作核心的郭俞平,用雕塑及聲音裝置組成的聲音詩,重新詮釋新住民女性記憶中的感性風景。「家庭備忘」區則展示包括由陳含瑜以卡拉OK結合影像攝錄方式,陪同來臺近20年卻未曾返鄉的友人回到印尼,記錄她與土地重新連結的個人生命故事,並放映由阮金紅導演拍攝遠嫁來臺之越南姊妹不為人知的思親鄉愁紀錄片。在「家鄉風景」區,將透過導演蔡崇隆的作品,直觀新二代與母親家鄉的關聯,以及在他們生命中扎根的雙重文化狀態。

除了展覽外,展期間也規劃系列活動,包含南洋姊妹劇團在展區的戲劇表演《看.見.我.們》、從桌遊認識越南文化的《水上市場:波濤中的越南》、新住民主題紀錄片放映及映後導演座談會(包括《神戲》、《再見可愛陌生人》及《失婚記》3場)。此外,本展每日並展出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提供之東南亞相關書籍,歡迎自由借閱,詳細活動內容請參考活動主題網站,網址:https://familymemo.cksmh.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