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塞車問題難解,機車密度在全球更是數一數二,每到尖鋒時間,上班族總得面臨道路水泄不通、機車塞滿陸橋的窘境,甚至台北、台南、高雄都曾登上「全世界最會塞車的 25 個城市」排行榜。場景轉到新加坡,在這全球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國家,又是如何解決交通問題?
全力發展地下化,推行「按需巴士」計畫
新加坡主要的三大公共運輸系統為:地鐵、輕軌及公共汽車,由於新加坡土地面積有限、人口眾多,因此新加坡交通局在城市發展規劃上便全力發展「地下化」,已爭取地面上更多的發展空間。新加坡的地鐵車站幾乎都深入地面下,而輕軌系統則建於高架橋上以節省路面空間,也避開擁擠的公路與交通號誌。
至於路面上行駛的公共巴士,新加坡也推出了新的測試計畫,根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新加坡陸路交通局(Singapore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LTA))目前正在進行一個為期半年的「按需公共巴士」(On-Demand Public Bus (ODPB))計畫,通勤者可以透過手機 APP,要求巴士在指定的地點上下車,並希望透過這項服務,能夠優化有限的公共交通資源以達到最高效率。
▲新加坡陸路交通局透過「按需公共巴士」示範影片,鼓勵民眾使用APP叫車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新加坡在全球評比中被選為全球「最智慧城市」,像這樣子的智慧科技技術,在各方面都幫助新加坡紓解了交通壅塞的問題。(延伸閱讀:4年超英趕美奪「全球最智慧城市」!新加坡人的數位生活是什麼樣?)
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將結合全球衛星定位
例如新加坡從 1998 年就成為全球第一個開始採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Electronic Road Pricing system,簡稱 ERP)的國家,旨在減少高峰時段市區繁忙路段的車流,以緩解道路雍堵狀況。收費的方式會根據車型、日期、時段及道路擁擠狀況的變化而調整,透過這樣靈活的彈性收費方式,幫新加坡市中心車流量減少約 13%,高峰時段平均車速更是提高了 20%。
預計系統將在 2020 年全面更新,政府也會免費為全國汽車更換電子感應器,新系統將結合電子錢包功能,並以全球衛星定位監測車輛位置,按照根據行駛路段的壅塞度及實際行駛路程來收費。
除了收取行車費用調節道路交通之外,新加坡透過高昂「擁車證」及稅收嚴格管控私家車數量的方式更是出名:購買進口新車有「進口稅」、購買新車有「登記稅」,超過十年的車「道路稅」則增加 10%,「萬萬稅」讓一般中產階級都望之卻步,也因此在新加坡「擁有汽車」被當地人視為身分地位的象徵。(延伸閱讀:在新加坡一百萬只能買平價車?!帶你解密高的嚇人的新加坡車市行情)
積極推動無人化駕駛,減少交通壅塞
「打車」計畫外,另一項政府正在積極推行的便是無人車試行系統,希望透過無人車減少交通車流量。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2017 年 11月,新加坡首個自動車輛測試中心正式揭幕,耗資新幣 360 萬元(約新台幣 7970 萬元),打造了一個面積 2 公頃的科技園區,園區內環境模擬現實道路交通號誌、巴士站等設施,也可測試無人車在不同天候下的行駛狀況。未來如無人自駕巴士、自駕計程車若真的上路,透過大數據的資料分析可讓城市交通更有效率,也有助於減少私家車數量,並減少空氣汙染。(延伸閱讀:新加坡放豪語2030年要開放全自動無人機場)
新加坡的各項交通改善計畫措施,都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持續進行,雖然不見得適行於台灣,但特定地段長年的塞車問題始終難解,讓人民怨聲載道,政府應汲取國外的經驗,在整體上制定出完整的規劃及配套,由上到下大刀闊斧改革,否則隨著城市的擴張,交通問題只會與日俱增。
參考資料:新華網、南華早報、LTA(新加坡陸路交通局)官網
主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