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應該知道的「緬甸羅興亞」事件始末

羅興亞成為國際最關注的人道危機,有許多關於羅興亞的報導存在著既定的立場,透過這篇文章讓你客觀的釐清事件脈絡。

0
1085
分享文章

圖片來源:聯合國

近幾個月來「羅興亞」關鍵字屢屢躍上國際新聞版面,不只是聯合國及許多國際組織相當重視的問題,更是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目前最難解決的燙手山芋。

羅興亞從來不只是緬甸自己的問題,它還包含了兩國的的歷史糾葛和無法輕易鬆開的民族情仇,致使許多人無法輕易理解洛興雅事件並客觀的解讀它,透過這篇整理的完整始末,希望能快速帶你們客觀了解羅興亞事件。

(圖說:羅興亞難民與她的四個孩子坐在孟加拉國東南部Nayapara難民營的庇護所裡。)

根據聯合國組織表示,羅興亞已成為世界上最需要關注的難民危機,自2017年8月起,位在緬甸北部若開邦總共近七十萬民洛興雅人遭到緬甸政府驅趕,逃離至孟加拉國,涉水、陸地的移動過程中導致許多人死亡,針對難民指控緬甸軍方則是否認對平民展開攻擊,而是與羅興亞武裝分子作戰。

何謂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是緬甸的少數族群,2017年總共約有一百萬人口居住在緬甸西部若開邦,與孟加拉國接壤。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並信仰伊斯蘭教,自稱是阿拉伯商人後代,緬甸政府則稱他們是非法的印度移民。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他們大量遷移到緬甸境內,因羅興亞民眾不滿緬甸政府長期忽略他們自治、醫療及教育等權利,時常對緬甸政府發起突襲、抗爭,種種暴力事件也讓緬甸政府得以對外宣稱羅興亞人為恐怖份子,直到今年,緬政府實行強烈鎮壓手段,引發國際譴責的聲浪。

羅興亞武裝事件?

2017年8月25日羅興亞武裝分子對30個警察哨所展開攻擊,緬甸軍政府即刻回擊,迫使大量羅興亞人逃離家園,平民婦孺均遭到嚴重迫害,據無國界醫生組織(MSF)稱,在暴力事件爆發後的一個月裡,至少有6,700名羅興亞人,包括至少730名5歲以下的兒童被殺害,根據人權觀察衛星圖像的分析,2017年8月以後,若開邦北部地區至少有288個村莊被大火燒毀。

(圖說:一名年幼的孩子在緬甸若開邦的Kyein Ni Pyin營地的避難所睡覺。)
羅興亞難民該何去何從?

根據聯合國難民事務專員表示,目前已有大約307,500名羅興亞難民住在難民營、臨時收容所,其中大多數羅興亞難民已逃到達孟加拉國,但他們身無分文,營區內也缺乏安全的飲用水,食物或醫療保健, 隨著羅興亞難民居住品質惡化,國際也開始展開人道救援。首先已有70%的難民接受糧食補助;醫療衛生方面,已有近10萬人因營養不良接受治療,並啟動了大規模的疫苗接種計劃,盡量減少疾病風險。2018年1月中旬,315,000名15歲以下的兒童接種了五合一疫苗,包括白喉,破傷風和百日咳等。

留在孟加拉國還是回到緬甸?

與緬甸為鄰的孟加拉國成為這批羅興亞難民新的居所,孟加拉國同時建造難民提供他們避難,不過今年11月,孟加拉國已與緬甸簽署了一項協議,要求返回數十萬羅興亞難民,而羅興亞難民則普遍抗拒這項決議,聯合國難民組織也呼籲羅興亞難民有知情且自由選擇的權利,並要求兩國須符合國際難民遣返標準

(圖說:緬甸羅興亞社區的720,000多名成員在孟加拉國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