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at,中文稱為「席拉」、印尼拳或馬來武術,是東南亞馬來族的傳統武術,流行於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汶萊、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越南一帶。由於席拉主要靠師傅口傳身授,所以在歷史源流上欠缺詳細文字記錄。但經過多年來演變,它衍生出的門派不計其數,故以 “Silat” 作為這種傳統武術的統稱。
有說法指,席拉的武術系統形成於六世紀的廖內林加群島(Riau-Lingga archipelago)。它位於新加坡及蘇門答臘之間,自古便作為連接印尼群島及馬來群島的橋樑。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水上人口聚集,他們的足跡遍布到東邊的馬魯古群島,南邊的小巽他群島和緬甸的德林達依島。因此他們在不同時候分別接觸到泰國人 、馬來人、托拉雅人、中國人、達克斯人、蘇魯人、緬甸人和馬來西亞人等。(延伸閱讀:一生一定要看過一次!印尼秘島以馬來武術歡慶開齋節)
他們揉合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泰國南部以及印度尼西亞地區的武術作為基礎,形成稱為 “Silat Melayu” 的獨特武術系統。但時至今日,”Pencak Silat” 成為國際上席拉運動的「官方名稱」,而 “Silat Melayu” 則用來統稱在中印半島發展的席拉流派。
“Pencak Silat” 由 “Pencak” 及 “Silat” 組合而成。但其實兩者都泛指不同地區的席拉武術。”Pencak” 普遍用於爪哇、馬杜拉和巴里島等地區,”Silat” 普遍用於其他地區,如印度尼西亞、馬來地區等。”Pencak Silat” 是在 1948 年5月18日,當首個聯合了所有印尼地區中 “Pencak” 及 “Silat” 的組職在梭羅市成立時出現。這個組職就是 Ikatan Pencak Silat Indonesia(IPSI,印度尼西亞的 Pencak Silat 協會)。此後,Pencak Silat 這個詞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的官方術語。 這個術語也被許多不同國家使用。
首個國際席拉組職為”International Pencak Silat Federation”(簡稱 PERSILAT),於1980年3月11日在雅加達成立,由各地席拉組職聯合而成,包括印度尼西亞(IPSI)、馬來西亞(PESAKA),新加坡(PERSISI)等。
由於席拉傳播範圍廣,衍生門派眾多,但籠統分類的話,可分成以印尼群島為主的 “Pencak Silat” 及以馬來半島為主的”Silat Melayu”。席拉的武術系統非常多元化,拳腳方面有拳、踢、摔、擒等,兵器方面有短棍(Buluh Pendek)、短劍(Keris)、中劍(Pedang)、刀(Parang)、指虎(Buku Lima)、長棍(Buluk Panjang)、虎爪刀(Karambit)及斧頭等。席拉的空手搏擊及兵器搏擊概念相通,都是透過封、鎖、控制、步法等技術,迅速制服對手。(延伸閱讀:不輸 F1 觀看魅力!揭開東南亞格鬥賽 ONE Championship 火紅的秘密)
對於東南亞地區而言,Silat 不僅是一門武術,更是它們傳統文化的象徵。Silat 不時伴隨著東南亞傳統樂器演出,如 Kendang,使之演化成一種民間舞蹈。在馬來西亞,Silat 的另一種形式,是一種稱為 “Pulut” 的馬來武術風格舞蹈。在汶萊達魯薩蘭國亦有自 Silat 演變而成的 “Cakak”,與傳統樂器共同演出,以表現出其獨特的傳統文化。
隨著時代演變,席拉除了傳統武術形式外,亦出現比賽競技的形式,成為國際性比賽項目。首個國際席拉比賽——第一屆世界席拉錦標賽(Pencak Silat World Championship)在 1982 年於雅加達舉行,至今已舉辦至第 17 屆,多達 40 個國家參與。在 1987 年,席拉更成為東南亞運動會的傳統競技項目之一。席拉的比賽分成四項:套路(Silat Seni/Bunga)、雙人對練、雙人兵器對練及搏擊(Silat Olahraga)。
下次有機會的話,再跟大家介紹一下競賽席拉的比賽方式。最後奉勸一句,武術兵器具有一定危險,讀者們切勿在家獨自模仿。
主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